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的逻辑关系研究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量: 日期:2021年07月08日 14:18


内容摘要:精神是人所具有的生存形态,文化体现着人的精神,建党精神是我党在革命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品质,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救亡图存的过程中凝聚爱国主义精神信仰的思想结晶。本文从建党精神的内涵、红色文化的内涵、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的逻辑关系这三方面出发去阐述传承发展红色文化和建党精神,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关键词:建党精神红色文化逻辑关系

精神是人所具有的生存形态,我们人就是依靠着自身的精神存在于这个世界并与这个世界发生着作用。文化体现着人的精神,通过一种文化就能展示一种精神。文化是由它所内在的精神所决定的,是精神的外在表达形式。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是什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呢?

一、建党精神的内涵

从哲学角度来讲,社会物质基础决定思想意识,建党精神是一种思想意识,由一定的社会物质基础所决定。1840年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现代史。中国人民又经历了近代以来的分裂和混战。在民族生死存亡之时,近代一些爱国人士开展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从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戊戌变法的“变法图强”最后到“辛亥革命”的旧民主革命,都没有彻底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这个时候就渴望有政党带领中国取得革命最后的胜利。俄国苏联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接着五四运动的进行,我们党的建党工作也就一步一步的完成起来。所以说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中的理想价值的集中体现。建党精神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追求。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我们党创建的建党精神,蕴藏着丰富的智慧与无穷的力量,是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翻开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党在创建过程中充满了艰辛。而建党精神就是在艰辛的创建历程所提炼、概括、总结出的相关精神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为大无畏精神、创新求变思维、爱国爱民情怀以及追求真理理想等。

建党精神是由革命精神,建设精神、创新精神等组成,还包括对共产主义社会的信仰与追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使命,所以建党精神概括为以下几点:1.建党是一个复杂的创新之举的过程,包括酝酿、组织、筹备到诞生的全过程;2.集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追求信仰,永不放弃;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进革命分子责任担当意识;4.共产党成立的价值就是为人民服务,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奉献情怀。

建党精神和“红船精神”都是在相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所以建党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红船精神。习总书记对“红船精神”做过重要的论述,深刻地讲明了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其中“首创精神”是重点,它指明了我党的创建的深厚精神内涵。

(一)首创精神的内涵表现

回顾我党从思想观念、再到理论论述最后到付诸行动的创建历程,中共一大的召开,很多“首创”内涵要素都包含其中。党的首创精神,启示了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继续发扬解放思想和创新精神

1.解放思想追寻真理

创党先驱最先意识到,中国需要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为此,坚定地担当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主将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站在时代潮流前头,“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在思想解放中探求、追寻真理,逐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地位,为党的成立作出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创建先进的政党

创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先进的政党,是党的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全国性统一政党,党的组织具有科学严密性。同时,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成为“主义的结合”;坚持民主集中制,避免无政府的“乌合的状态”;坚持实行严明的纪律,“常能以少胜多”。[1]

3.开启广泛、深刻、伟大的社会变革

在确定通过彻底改变旧制度的社会革命来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后,就创造性地制定、完善了具体目标与具体纲领,点燃了可以燎原的不灭火种,产生了强大聚合力,实现了一次次伟大飞跃。

这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认识规律、顺应大势的时代先锋品格,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风雨征程中披坚执锐、砥砺前行。如今,我国进入新时代,面临着更为复杂国际和国内的事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必须大力弘扬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二)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内涵表现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一路走来,历经腥风血雨、艰苦卓绝的考验,知行合一是不变的鲜明品格。崇高理想要用奋斗的热血浇灌,敢于牺牲、敢于胜利是奋斗精神的具体写照。党的创建历史是中国革命复杂性、艰巨性、残酷性的缩影。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止,中央政治局领导人牺牲遇难的比例是27.2%,牺牲的共产党员有名可查的有上百万之多,这个巨大的数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的奋斗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根本在于坚持“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它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白色恐怖的万重围困中挺立傲骨、踏上万里长征,在民族危亡中奋起抗争、坚持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在帝国主义封锁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中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我们在新时代,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信仰、信念、信心就显得十分重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大力弘扬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三)立党为公 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内涵表现

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基本立场是人民立场。从历史上看,我们党善于宣传、组织、动员群众,认识到劳动群众是真正的“台柱子”,“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毛主席进一步要求,同农民做朋友,拜农民为老师,放下臭架子,脱掉知识分子衣服,“为农民求解放,为农民谋利益”。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大力弘扬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进一步增强党的组织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红色文化的内涵

何谓红色文化呢?我们从精神和文化的关系,可以获知文化的形成一定来自精神,所以红色文化的形成来必然来自建党精神,但是建党精神并不意味着就是红色。因为资产阶级政党也有建党精神,我们却不可能想到“红色”,红色文化的两大特征一是无产阶级领导。二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两个特征缺一不可。例如我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暴力革命的农民起义,他们并不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所以不能说是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通过革命通往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这个过程形成的文化,无产阶级领导,革命性,共产主义理想是红色文化的三要素。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我国的红色文化为: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一种特定的文化类型。它萌芽于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的内涵中,初步形成于“五四运动”以后,成熟发展时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主要表现在:

(一)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及表现

红色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红色文化的物质形态,需要有一定的载体承担,这些载体主要表现为革命传统、革命理论、革命精神等。红色文化的载体外在表现有革命主题、革命指导思想、讲述革命战争的文字,包括文章、戏剧、小说、诗歌、歌曲、标语、出版物和革命文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括纪念馆、标志性的物件、革命的遗迹等如战争的纪念场地,革命会议的遗址、革命领袖的故居、旧居等纪念馆,革命前辈们用过的生活物品或穿过的遗物等。在物质载体上蕴含了红色文化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只要我们看到这些载体就会想到红色的、革命的主题、战争历史事件及革命思想意识与观念。

(二)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及内涵

红色文化的精神形态也就是红色文化的内容,主要由理想、信仰、思想、道德规范、价值观念体系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文化的精神在党革命战争的时期如同革命精神一样,随着时间,精神内涵被不断丰富拓展。我们大致把红色精神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49年建国以前,主要体现的是一种革命精神,像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日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第二个时期是1949年之后转向社会主义建设,红色文化精神的内涵已经不仅仅只有革命的主题了,“建设精神”已经是当时的主要内涵,像“两弹一星”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第三个时期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主要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精神内涵。由此可见,我们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爱国情怀、思想观念和道德追求都深深的蕴含在红色文化中,成为我们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的信仰,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新时代党的加强党的建设过程中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在如今多元文化的共存中,红色文化突出主流价值的作用,引领大众文化健康发展,是中华民族发展强大的持续精神动力和软实力[2]

社会基础决定精神文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红色精神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补充,比如我们今天唱的体现红色文化内涵“红歌”它已经不再只是指革命历史题材的歌曲,只要是积极向上的、弘扬真善美的、体现我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歌曲都是“红歌”,这就诠释了人们对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已有新认识。

三、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的逻辑关系

狭义的讲,文化是行为方式,精神是思维方式。精神在文化的土壤内成长,贯穿于文化始终,但反过来,又对文化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表现在选择性与领导性。所以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先导,建党精神在红色文化的土壤里成长,贯穿于红色文化始终,换句话说建党精神必须要长时间的存在和延续才有可能形成红色文化,假设建党精神只是转瞬即逝,那根本不会形成红色文化。因为一种文化的形成必须由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过程”,所以红色文化的形成充分必要条件就是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的长时间共存。

回顾党史,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日起就承担了救亡图存的使命,在战火纷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像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系列的革命精神。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形成了“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好八连”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这些建党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认清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的基础上,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是我党革命建设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涵。

从党组织自身的发展历史来看,建党精神也随着党的历史实践发展为不同的内涵,虽说每个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和社会任务不同,但是建党精神至始至终始终都是改造中国的动力之源,因为建党精神的精髓本质就是创新精神。我国的建党精神的强大力量来自无产阶级领导,来源于孜孜不倦的创新精神,来源于实现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所以形成了建党精神像水一样绵延不断的持续了下来,慢慢的形成和成就了伟大的红色文化。建党精神是在党领导人民开展历史实践中诞生的,它与社会发展相影随,最终形成了兼具革命信仰与时代精神的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的本源是建党精神,只要存在建党精神,红色文化就会随影而行。红色文化的形成,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建设事业起到了不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只要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不变,建党精神就会存在。红色文化也会存在。

建党精神是红色文化的底色,它贯穿在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不竭动力;党的思想源头是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都是依托于红色文化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是整全局与局部,整体与个体的关系,两者都是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的成功体现也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要坚持用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建党精神与红色文化在主体和目标上的一致性,进行研究。从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角度来说,建党精神和红色文化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必然结果

我国民族精神精髓的文化表现形式就是红色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来源和组成部分。我们要传承红色文化最关键的是要传承这种文化路最核心的建党精神。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在历史长河中长期战火纷飞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信仰,我们不管历史如何变化都应该坚持传承下去。新时代,我们要继承发扬红色文化,就要继承红色文化蕴含的建党精神,也要融入时代精神,共同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澳门电子城游戏网站大全:王瑛 哈小琴